2008年被称为“中国公益元年”。十余年里,中国公益日渐走上了专业化、组织化、协同化的发展道路。尤其在教育公益领域,已经从单纯的物资捐赠转向了“赋能”。
教育公益的演进
教育乃国家的百年大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自然也成了公益组织、企业践行公益的方向。而提起教育公益,首先映入人脑海的便是“希望工程”。这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989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公益项目,是我国最富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的出现改变了许多失学孩子的命运,也激发了众多企业和民众的捐助热情。因教育资源的短缺,早期教育公益主要围绕捐助资金、硬件设施,教学支持等形式进行的。
随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国家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及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随后又扩大到了中部和东部地区。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等政策的相继实施,使得农村学校和学生的物质条件有了基础保障,“能上学”的问题得以初步解决。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行政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教育目标单一,教育模式僵化,无法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时,教育公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公益组织、公益企业等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善教育品质,帮助孩子们实现“上好学”的目标。
教育公益从“捐赠”走向“赋能”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公益也搭上了“科技创新”的快车。互联网为教育公益提供了更强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借助互联网技术,一些公益组织及公益企业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各个地方,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增加个性化辅导,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颜、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
海风教育战略公关副总裁皮世明表示,很多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并不差,但缺乏的是好老师和好的内容。我们凭借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互联网技术,将高品质教育送达到更多地区,让更多地区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到与一线城市孩子同样的高质量教育。
益百分集团创始人陈杭州表示,在当下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应该通过公益行动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传递世界的美好,为他们提供奋斗的初衷,奋斗的动力。
科技助力教育公益发展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启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征程。而“科技+教育+公益”为教育公益创造了更多可能:
一、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突破了地区限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学校、老师、学生等各方连接起来,有效实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协同创新、流动共享。
二、互联网+教育的在线支教模式、互联网课堂极大提升了教学的便捷性,这将吸引更多教育资源加入到教育公益事业中来,唤醒整个社会对教育公益事业的关注和重视。
三、科技成为智慧教育的关键因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提升了推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学习更有效率。
从“捐赠”到“赋能”诠释了中国教育公益的迭代与升级,其蕴藏的无限潜力将成为造福民众、助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在这过程中,科技发展将是动力之源,让公益事业的发展拥有更多可能与无限延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