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广州公益慈善盛典于广州举行

来源:慈善公益报 2021-01-18 11:15:35
2020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广州公益慈善盛典拉开帷幕,数百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及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善长仁翁齐聚广州。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叶清 通讯员 王梦华)1月5日,2020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广州公益慈善盛典(以下简称“大湾区慈善盛典”)拉开帷幕,数百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政府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及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善长仁翁齐聚广州,在上半场“慈善报告发布会”专场和下半场“双榜发布”盛典中,共同见证2020广州慈善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指标体系、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报告以及2020年度“广州慈善榜”的发布,聆听专家讲述“十四五”期间慈善事业发展展望、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机制的法律保障研究等系列议题。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航浩、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志勇、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奇、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广州市民政局局长何镜清以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香港、澳门等慈善城市民政局、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代表参加本次活动。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会执行会长徐镱轩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宣读贺信,祝贺本次慈善盛典顺利举办。

e1ba74325b85679fb58280e13852524c.jpg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现场致辞,在“十四五”规划起航之际为大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明确方向,制定规划,迎接慈善事业新征程。慈善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重点从促进合理分配、助力扶贫济困、解决突发自然灾害、走共同富裕道路四个方面发挥好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二是总结经验,相互学习,推动大湾区慈善发展。他指出,广州率先提出创建“慈善之城”做法,践行“人人慈善为人人”的理念值得大湾区各城市相互借鉴,希望大湾区慈善互相学习优秀做法,共同推动大湾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以典型事例,自我教育,发挥慈善育人作用。慈善是育人的过程,要通过开展各式各样慈善活动弘扬慈善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疫情影响下,无数社会组织与爱心企业着力复工复产的同时,投身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战线。大湾区慈善盛典正是围绕聚焦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目标任务和“决战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年度话题,结合防控抗疫的时代课题开展,全景式展现大湾区力量。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科学监测城市公益慈善发展

中国慈善联合会秘书长助理马天昊在活动上发布了《第六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指标体系》。据悉,该指数由中国慈善联合会自2007年起组织研发,于2011年发布首届指数研究报告,此前指标体系已历经5次升级迭代,目前为第6次改版。“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是基于一套科学指标体系,对固定周期内一个城市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监测与科学评价而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以分项指数和综合指数得分的高低客观反映各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并通过《中国城市公益慈善发展报告》公开发布。新版指数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由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政府支持、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六个方面”,搭配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成。新版指数的指标体系包括通用指标和特色指标两个子指标系统,满分为120分。其中通用指标体系共设置47个指标项,满分100分,包含“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政府支持”四个方面,经实践检验可用性较强。新增的特色指标体系共设置12个指标项,满分20分,包含“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两个方面,特色指标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城市慈善事业的发展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能够更为及时直接地反映出慈善事业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据了解,各地民政部门与慈善组织普遍将“指数”作为衡量其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创建“慈善城市”也纳入到部分城市发展的顶层部署之列,为全国各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广州慈善榜:五年再回顾,广州“人人慈善为人人”

今年,该活动沿袭了往届双榜齐发的传统,呈现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以及2020年度广州慈善的发展。其中,广州慈善榜设置了捐赠榜、影响力榜两大榜单。捐赠榜经前期动员征集,共收录546个慈善捐赠单位和294位慈善捐赠达人,累计捐赠总金额达14.8亿元。影响力榜接收申报材料共100份,企业涉及金融、制造、地产等多个行业,项目涉及扶贫、安老、助残、救灾、助学、医疗救助、环境保护等领域,入围候选名单的慈善人物更是涵盖各行各业。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0广州慈善影响力榜,包括慈善企业影响力榜(15个)、慈善人物影响力榜(10个)、慈善组织影响力榜(10个)、慈善项目影响力榜(10个)和慈善文化影响力榜(12个);发布2020年度广州慈善捐赠榜,包括五星慈善单位捐赠榜(25个)、五星慈善达人捐赠榜(6个)等。广州市慈善会负责人表示,广州慈善榜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支持并积极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影响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乐于行善,循环行善,不断提升广州这座“慈善之城”的城市温度。

“年度慈善致敬人物” “中国扶贫状元”陈开枝,讲述了多年来的脱贫攻坚感想,表示在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虽然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但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他说道“扶贫的形式和思维会改变,但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作为“80后青年”的他将一直为扶贫工作而奋斗。结合防控抗疫的时代特色,2020年广州慈善榜特别设置了 “年度慈善致敬团队”致谢广州援鄂医疗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领队张挪富代表团队分享了抗疫期间的深刻瞬间。68天,7个队员,广州援鄂医疗团队每天都收获着感动。这些感动源于广东大后方坚实的支持,以及给前线的他们带去温暖的鼓励与慰问;这些感动源于带好队伍、完成任务、平安归来的担当与责任;源于一张团队每天9点下班后,虽然疲惫却充满正能量的合照。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大湾区慈善盛典更是发布了广州慈善榜分析报告,结合广州慈善捐赠榜五年来的数据,进行历年对比分析,总结和提炼广州慈善的历年变化和捐赠特点,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让外界更加直观和系统地了解广州慈善事业。记者从报告获悉,已举办5届的广州慈善榜一直以来将捐赠10万元以上的单位和捐赠1万元以上的个人作为采集对象,捐赠榜的低门槛让更多市民可以名列其中,更体现了“人人慈善为人人”的广州氛围。过去5年,广州慈善榜累计成百上千个爱心单位和爱心个人上榜,而这些榜样又带动了一批批身边的爱心企业和人士投身慈善事业,掀起广州慈善热潮。2020年度“广州慈善榜”上榜单位及个人再创新高,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迸发强劲的慈善动力,累计捐赠总金额达14.8亿元,较2019年相比增幅达54.3%。在总捐赠额中,单位捐赠占比达到96%,是慈善捐赠的主力,个人捐赠额在2020年达4.3千余万, “小额多量”呈现出“人人慈善”的基本态势。未来,广州慈善如何撬动更多活力,聚力社会爱心,共建“慈善之城”?该报告指出:加大慈善信息化技术投入,开拓慈善捐赠渠道;做好捐赠维护,巩固扩大广州慈善捐赠的基本盘;营造人人参与的慈善氛围,巩固提升社会捐赠热情;完善监管体系,确保慈善资源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等多措并举,在新时代以更好的广州慈善成绩单回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的新要求。

社会责任影响力报告:新时代,挖掘大湾区慈善新力量

此次大湾区慈善盛典继续将视角延伸至大湾区的企业力量。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涌现了众多理念走在前沿的企业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治理、服务困境群体或建设社区为企业行动方向。与此同时,许多企业正致力于社会影响力投资,专注于以社会需求为驱动的产业领域,如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养老服务及文化、科技、教育、慈善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享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与组织成为助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前行的重要生力军,其自身的公益慈善的做法与观念也在不断创新。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报告恰恰聚焦时代背景,直击大湾区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探索和痛点。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给企业带来“复工复产”的挑战,也让企业开始思考当自身面临难题时,是否还需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如何迅速妥当地调整社会责任方案。

据悉,该报告从社会责任指数、品牌影响指数、经营能力指数、创新能力指数等方面设置评价指标,借助网络爬虫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根据评价指标对大湾区企业状态数据全方位抓取,对抓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地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从而掌握粤港澳地区社会企业的基本用户画像。其中,社会责任指数主要从大湾区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情况(包括慈善捐赠、公益赞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文化、公益慈善实体等)、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程度、参加的公益慈善项目类型、公益慈善活动的次数和取得的社会效益等指标维度进行分析;品牌影响指数主要研究大湾区企业在社会公众群体中的被关注度、美誉度等指标情况;经营能力指数主要围绕大湾区企业的资产规模、营收能力、净利润指标展开分析;创新能力指数则主要从大湾区企业的公益慈善活动创新、发明专利数量、产品研发投入等指标构建有效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尤其凸显企业在抗击疫情与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作用。不少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此次疫情挑战中及时响应,不仅捐款捐物,还因应疫情防控需求,调整支持策略、发起系列公益行动,有效利用、整合企业资源抗疫。同时,着力推动区域扶贫工作,凝结成湾区扶贫力量。希望通过此报告,把各社会实体践行公益慈善的情况进行客观评述,通过指标设置,引导社会各界更好理解并践行公益慈善。

专家学者把脉:后疫情时代,激发公益慈善新活力

主办方认为,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2020年或将是继2008年后国内公益慈善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等大灾激发了中国社会各界空前的慈善捐助热潮。大灾中迸发出影响深远的巨大社会慈善力量,公益慈善成为日益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特殊性,催生出各种志愿组织、慈善团体和个人不同的慈善表现,更多人尝试以社会力量的方式去践行慈善,使2020年和2008年一样具备了元年性质的时代意义。随着全面实施小康社会战略的实现,新的时代将随着21世纪20年代开启,无论是企业、公民乃至整个社会环境都将借助这次疫情对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有了新的认识,伴随公益的大湾区起航,开向社会责任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未来的社会责任与公益慈善事业该如何深度协作,融合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此次大湾区慈善盛典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吕鑫、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健等专家学者,分别以《“十四五”期间慈善事业发展展望》《完善慈善组织治理和监督机制,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慈善作为第三次分配机制的法律保障研究》《SPPP模式与慈善创新》为主题分享观点,把脉公益慈善行业,为社会多方讲述新征程下公益慈善事业的未来路径。与此同时,跨地区协作也正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趋势。此次活动广邀大湾区企业、公益慈善机构参与,通过报告的形式加深“9+2”城市合作、联动以及互相促进,并通过直播、录制等形式去解决因疫情和地域限制带来的传播壁垒,而各地企业、公益慈善机构更是纷纷献上自身观点经验,共同探索慈善事业发展新路径。

广州慈善盛典:多方携手打造一大慈善“名片”

2019年,广州市民政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市慈善会携手打造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广州慈善盛典,将已举办两届的大湾区社会责任论坛与广州慈善盛典深度融合,通过各类方式携手责任企业投身公益慈善,倡导社会责任和社会创新。这场从社会参与发起,到政府指导推进,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之路的慈善活动在大湾区渐次展开,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领域与公益慈善界一大盛事。慈善盛典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携手责任企业,加强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公益慈善交流合作,为有需要的群体和领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公益事业出一份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湾区慈善盛典融入艺术,创新创作《大湾区慈善之歌》,歌曲以“善美大湾区”为主题,曲风阳光、大气磅礴,主要歌颂粤港澳大湾区慈善新时代互联互通的大格局,为这一大慈善“名片”打下口耳相传的品牌基础。除此以外,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慈善会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发展合作倡议”,从配合党委政府、完善服务体系、推动行业建设、培养人才队伍、弘扬慈善文化以及建立协作机制等六大方面合作发展。今年,大湾区慈善盛典联合相关机构与参与企业,歌颂抗疫战绩、检验扶贫成效和小康建设成果,检视及颂扬粤港澳大湾区慈善联动工作,共同助力脱贫攻坚、共同推动慈善发展,为广州决战脱贫攻坚和创建“慈善之城”汇聚力量。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善盛典将继续加强大湾区的慈善联动工作,为广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建“慈善之城”汇聚慈善力量,彰显盛典慈善担当的态度和职责。

0949604bc048a42d3627a9b71a1cc006.jpg


本文为 数央公益(https://www.gongyidaily.com)转载作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