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访谈嘉宾——
彭圣芳
彭圣芳,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文化与社会创新设计中心主任。
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物流体系、零售体系所构成的城乡社会,设计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当前的中国设计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多样而复杂,这种情况是由社会的复杂性而决定的。在不同的生产与生活层面有不同身份的设计师们在发挥着作用,他们在提出和解决问题、在服务工业和商业、在平衡和协调社会、也在在丰富和建构文化。本期对话室,我们采访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彭圣芳教授,听她来解读设计在解决社会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尝试与应用。
可持续设计教育,我们在努力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涵盖着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位的内容,是需要全面和联动考虑的议题。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科在可持续设计方面的工作很早就已展开,2009年,致力于推进可持续设计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国际网络——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The Network on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在中国的落地就在广州美术学院。之后,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师也持续地参与着SEP(www.sustainable-everyday.net)和LENS(www.lens.polimi.it) 网络的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成果。
2019年9月,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学改革和架构调整的背景下,成立了文化与社会创新教研中心(Culture and Social Innovation Design Center),中心定位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文化的传承与更新为使命,通过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支持积极的社会变化和环境变化”。在中心的教学与研究里,我们将接续传统、开启未来,切实开展社会和文化研究,关注地域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习俗与观念、地方材料与技艺、环境与生态资源等问题,探讨设计介入文化保育、传承与更新,介入地方振兴、社区复兴与营建的方式与路径,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
用社会设计解决社会问题
在彭圣芳教授看来,任何时代和社会的设计师都应该思考他们所负责的事情是什么、思考未来我们的社会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责任和能力一样重要。只有设计师本身担当起这份责任,才有可能为解决困扰社会大众的难题提出更多的现实路径。在今天,即使是在相对发达的中国南方地区,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问题、弱势人群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及更为突出的文化传统断裂和破坏、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在广州美院,设计团队也在通过设计对此进行探索和介入:
01. 地方传统工艺的现代重生
广东地处经济发达的南中国,但境内也不缺乏老少边穷区。设计如何链接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基于本地资源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上进行探索。闽粤赣三省交界区的畲族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经济落后和传统族群生活方式的断裂是其面临的现状。我们结合纤维材料和产品设计的思维,将畲族手工织带进行再设计,将传统工艺跨界整合,使传统工艺更多元化,能更好的走入大众视野,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生生不息。同样,河源客家的墩头蓝土布印染,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难以跟上时代步伐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墩头蓝"作为承载地方文化传统和知识系统的技艺,也面临着如何保护、传承和更新的问题。通过设计,我们做了一系列具有浓厚客家文化气息的产品,在极致的形式美感表达之外,更赋予天然、环保的墩头蓝织染技艺另一种传承和活化的可能性。
(项目由丁敏团队负责实施)
02.触感颜料系统助力触觉表达
“基于触觉表达的触感颜料系统”设计,是针对当前视障人群在视觉艺术领域感知缺失的问题产生的设计。项目通过分析教育领域现状及潜在的艺术表达需求,并针对视障者触觉感官灵敏的特点,在研究肌理物分类与符号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大量材料实验,最终设计了基于触觉表达的触感颜料系统。系统提供不依赖视觉进行感官转化并进行艺术创作的途径,为视障人士的艺术体验和表达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也为视障人士与社会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方式。在研究阶段,还通过符合视障人群身心特点的实验课程设计,验证触感颜料的可行性,探讨触感颜料在特殊群体感知融合教育上的应用效果。
(项目由王柳庄团队负责实施)
03. “花醮粑”延续传统文脉
风俗和节俗也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现代文明的进程里,一些极有特点的节俗文化在生活方式的转变中正面临失传的困境。我们通过研究清明节这一传统民俗节庆,结合湖南会同当地的“花醮粑”及一整套传统祭祀礼俗进行设计。最终将清明节“慎终追远”的文化核心通过系统的有形产品设计和无形体验设计进行综合表达。引导现代人理解乡土文化里蕴藏的情感力量,充分温习中国文化里重视亲情、推崇孝道的传统价值观。也使得当代环境下,人们对亡人的思念得以表达、乡情得以凝聚,重塑一种基于传统文脉的生活美学。
(项目由李健团队负责实施)
艺术设计正尝试为现代社会种种问题尽力提出着解决方案,通过设计的介入提供更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解决路径。也希望引发更多人关注和探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未来城乡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内容的创新,以及对我们共同未来的思考。
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仍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可持续发展对人类而言是一个伦理问题,更是一个生存问题。我们在以设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臂之力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行、机构和组织参与进来,多加支持。当然也包括媒体。
以往,很多人以为社会设计就是公益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的事,但其实,社会设计在将来也有可能是商业设计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推动社会设计,也有可能给社会设计以更大的空间。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借助现有的产业领域和渠道优势,在养老、文旅、环保回收、共享共创等方面为社会设计搭建平台。如果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景,也许就有更多的人会开始关注如何创造解决人们生活问题的方案,也会有更多渠道去推进社会设计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更好地落地。
设计是一种改变现实的力量,现代设计更是一种有效地改变社会的力量。但在寻求设计与社会的理想关系上,我们仍然存在距离,这也是需要我们当今设计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的方面,彭圣芳教授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