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
我们将会怎样?
你是否,
畅想过未来的生活?
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十亿,人的寿命也会增长。
到2030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住在城市里。
世界的开放性会提高,私密性会降低。
气候将持续迅速变化,并显现出各地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特征。
物联网将赢得未来,每个新设备都会互相连接。
……
4年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帮助我们想象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结束全球贫困、为所有人构建尊严生活且不让任何一个人被落下的繁荣的世界。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罗列了我们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包括贫困、饥饿、粮食安全、不平等、性别歧视、气候、环境退化、能源、基础设施、繁荣以及和平与正义有关的挑战。这是一张实现让所有人更美好,让世界拥有更可持续未来的路线图。
随着世界进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行动的第4个年头,国家、企业、个人,都纷纷加入了致力于建设这些目标所设想的世界。
青年设计,彰显民族底色
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坡村的侗锦技艺精妙绝伦。
起初用侗锦编织的传统服饰、背包,侗乡外的人并不买账。古老技艺一度面临传承难题。55岁的非遗传承人粟田梅苦思冥想——如何让大家重新喜欢上侗锦?
2009年,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60多名师生来到通道县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师生们发现,原本传统的侗锦竟与前卫的“像素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生们找到粟田梅,想要改良侗锦。改良后的侗锦在首届湖南文创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如今侗锦走出侗乡,远销全球。项目至今共筹集1000多万资金,解决600多户的脱贫问题,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以及精神、经济双扶贫的目标。
侗乡取之不尽的文化元素激发了学生们的灵感,他们还从侗乡的鼓楼、芦笙、剪纸、竹编等元素中取材,借助3D打印等技术手段,开发出几十种文创产品。
“乡村振兴,不是要回到‘乡愁’记忆中的乡村,而是要面向新的文化和技术条件,重新构建城乡互动的生产、生活、生态。”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季铁教授十年来专注于一个大学生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新通道。
从2009年发起至今的十年间,“新通道”项目在重庆酉阳、湖南隆回花瑶、四川雅安、新疆那拉提与喀什、青海玉树、内蒙古呼伦贝尔、云南香格里拉等地相继开展,足迹10万公里。15个国家、400多名师生在活动期间与村民共同探索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价值的路径,逐步形成了设计驱动的“农民创业+学生创新”的双创模式。
同样来自城市,着迷农家乐。2019年4月,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党支部师生来到贵州丹寨县考察调研,立足非遗文化传承与再生的主题,将其融入符合当下审美的现代产品设计之中,围绕丹寨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银饰、鸟笼制作技艺、古法造纸技艺、梯田文化等主题,涉及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文具、箱包鞋品、饰品等多个品类。最终达到传统民艺推广、设计反哺实践、服务现代社会的设计扶贫目的。
美丽乡村,住着中国时尚的灵魂
设计师马可被称作是“中国范儿”的缔造者,她认定自己设计的是“服装”,而非“时装”,传播东方女性含蓄而内敛的美。
“我内心要做的服装,跟时尚界这种矫揉造作的东西,完全不是一回事。”2006年从巴黎时装周回来以后,马可一头扎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
那几年她下乡特别频繁,倾心于寻找各式即将失传的手工技艺,包括织染、缝纫、工匠活儿。
“通过设计赋予美好的手艺一种现代气息,使传统古老的手艺能够为城市中的人所使用。如果一直放在博物馆或美术馆里隔着玻璃观察,它们一定会在我们这个时代消失。”创建工作室之初,马可把“无用”注册为一家公益组织,起名为“无用手的艺术中心”,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仅仅依靠公益捐赠,并不能够为企业实现造血。2013年,“无用”从一个非营利组织完成了工商注册,定位为一家向社会传递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社会企业, 2014年“无用生活空间”在北京开放,志在为渴望探寻生命本质、回归返璞生活的人们提供全天然、零污染、手工制作的良心出品。
一转眼,“无用”已十多年。马可始终相信,“无用的事物都是生命里最美好的东西”。
在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有这样一座山村,它四面环水,中间高突,东临洮河,西接大夏河,六大山梁夹着六条山沟。它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乡县,因丝绸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而闻名。因为地貌特点,东乡县交通相对不便,贫困发生率高达25.28%,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7.2年,是国家深度贫困县。
“东乡绣”是东乡的一大特色。东乡刺绣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已有几百年历史,女孩子在很小时就要学习东乡刺绣。每件绣品上的图案都是东乡妇女自己的想象,几乎找不到重样的,东乡绣娘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一针一线去表达。据报道有6.7万农村妇女几乎没有上过学,她们“不敢出门、不能出门、出不了门”。
最近,东乡县迎来了一批“95后”,他们是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的青年设计师,他们把中国时尚带进了山村,为绣娘打造一场高原田野大秀。以传统刺绣和现代服饰相结合的形式,赋予东乡绣全新的生命力。
东乡绣娘
脱贫攻坚,关键还是在“人”。东乡设计工作坊只是碧桂园助力东乡精准脱贫攻坚的其中一环,自2018年碧桂园与东乡族自治县携手以来,建立了碧桂园苗木基地、发动企业内外部资源共认购东乡羊,采用租金加务工的帮扶模式,让村民们在家就能实现致富增收。
碧乡眼里的碧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90后青年设计师李斌2018年入职碧桂园设计美丽乡村建设研究院,作为一名深入一线的城乡规划设计师,他每天要在村子里来回走上无数遍,毕业至今累计去过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村走访调研,进行规划设计。
他亲眼见证了乡村的蜕变:河头村民宿建起来了,桑芽菜产业基地落成,老宅老巷正在修缮,道路宽了、风景美了,污水也不再直排……
李斌却经常扪心自问:“我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
河头村美丽乡村开工奠基仪式
驻村时,填写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信息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迎来新的历史机遇。2017年,碧桂园整县帮扶英德78个村庄,河头、鱼咀、连樟村也在其列。碧桂园秉持“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帮助这些村庄建设“小而美”的美丽乡村。
通过青年设计师发挥自己规划设计优势,为河头村做出“有乡愁、可落地”的规划设计方案。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充分尊重乡村的自然肌理和历史文脉, 实现“一村一设计、一村一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
河头村民宿改造对比图
历时八个月的建设,如今的河头村变了一番模样,这座历史悠久的客家人聚落中,破旧房屋变成一幢幢特色民宿,民宿区装饰成黄土墙的客家风格。河头村凤鸣碧乡客栈成为深藏英德“小桂林”的一张特色名片,见证这座美丽乡村的改变。
2018年,碧桂园积极响应践行党和国家号召,把扶贫作为主业来抓,成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组建100多人的专职扶贫队伍,将广东英德整县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共9省14县,惠及3747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碧桂园本着“对人好,对社会好”企业责任,用“碧乡”这一温暖的品牌连接城市和乡村,帮助33.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将碧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未来契约”美丽乡村设计计划,安排上了
我们距离“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多远?你是否还觉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我们无法触摸的领域?其实它离我们并不远,这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努力的队伍中来。
2019年3月21日,凤凰网青春BANG正式发布“未来契约YOUNG SDGs”——国内首个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的青年社会设计赛事。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成员企业,碧桂园致力于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此次与凤凰网联合发起“做美好生活的设计师”——未来契约青年社会设计大赛,通过未来社区、美丽乡村、智慧生活三大议题,与全国高校联动,征集海量创意,用社会设计助力美好生活。
【美丽乡村——这次的甲方是“碧乡”】主题工作坊正在进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燕京理工学院的设计师和师生团队深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走访调研、与村民和扶贫干部探讨设计需求,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产品整体内容的梳理、挖掘、总结和再设计。美丽乡村将会在青年人手中焕发出怎样夺目的光彩,我们一起期待!
今天,正值联合国日,也是联合国在华40周年。联合媒体、杰出青年和责任企业多方之力,勇于抓住时代机遇、助力解决各领域社会挑战,必将创造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2030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