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树:建设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力军

数央 2019-10-25 16:42:14
9月23日召开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中国的实践与展望” 研讨会上,蒙树建设施工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作为NBS在中国的实践与展望的优先行动案例在峰会期间展出。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日前发布最新信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森林面积70年增加2.5亿亩,目前森林面积居全国之首。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目前的3.92亿亩,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2.1%。据介绍,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历来重视生态建设与保护。尤其是21世纪以来,内蒙古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认真执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同时,作为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把沙漠、沙地治理作为生态建设主战场,“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年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多万亩。

在推进内蒙古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涌现出蒙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树)等一批建设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力军,他们将中国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生态修复难题得以解决,让荒漠变绿洲,使贫困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受到全球瞩目。

blob.png

就在前不久的9月23日,在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自然与气候联盟 (Nature4Climate, N4C)的支持下,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在纽约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期间成功举办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中国的实践与展望” 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机构的代表约100人参加此次会议。会议分享了中国的NBS故事,包括最佳实践和优先行动案例等,并重点围绕大家关心的议题进行研讨,以更好地促进NBS的发展。蒙树建设施工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作为NBS在中国的实践与展望的优先行动案例在峰会期间展出。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部气候变化与新能源项目总监谢茜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该项目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9年来取得的修复成果,项目探索出的系统修复工程模式及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等,这个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建设项目,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之前的6月17日,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副执秘普拉迪普·蒙珈、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孙劲等出席,大家共同为解决全球荒漠化问题研究对策、贡献智慧、分享经验、凝聚力量。会议期间,来自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余名代表参观了蒙树,对蒙树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治理模式给予高度好评。

blob.png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图片来源:新华网)

8月29日,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吴红波一行莅临蒙树生态建设集团参观考察。

近年来,蒙树引起国内外的强烈聚焦,不仅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民和周边省市的人们前往观光旅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领导,美国大自然协会的专家,联合国的官员,国内外公益慈善机构等都前往一探究竟。面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鹿鸣呦呦、空气清新的世外桃源般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人们无不感慨:这片被当地人形容为天上没鸟,地上没草,地下没宝的4万亩昔日荒山,是怎样被蒙树人变成绿水青山的呢?又是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呢?

荒山变绿洲

2010年8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内蒙古林业厅、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老牛基金会发起“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处于和林格尔县城关镇北部白彦图村、台格斗村、东窑子村和红窑子村之间。先天条件极为恶劣,黄土裸露,干旱少雨,沟壑纵横,荒漠化程度严重,威胁着周边乃至首府呼和浩特的环境。

blob.png

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

面对如此恶劣的条件,能否如期成功进行生态修复,许多国内外的专家都捏了一把汗。

生态建设,种苗先行。 凭借驯化和繁育了四千多万株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的耐寒、耐瘠薄、抗旱、抗盐碱、抗风沙、抗病虫害,生命力顽强的蒙树苗木的蒙树人不畏艰难,科学施工。项目通过种植乔木、管理灌木、恢复草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措施,成功恢复了4万亩植被严重退化的黄土丘陵,并在项目中实施了生态监测、沟壑治理和合理放牧,为干旱半干旱区的荒山修复、草地恢复提供了科学的范例。为全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阻止土地退化、建立安全的生态格局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blob.png

蒙树苗木基地

在建成的项目区内,蒙树与多方合作探索“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在项目地进行生态养殖、合理放牧、旱作农业等产业探索,通过绿色可持续管理的理念,让社会居民能够持续享受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态福利。

据统计,项目区内约74%的人口属于国家级贫困人口,其中部分地区年人均收入仅达到800元左右。因此,项目在设计之初以及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社区的发展需求,项目采取“自主、自愿”的原则吸引当地社区农民参与到生态修复保护中。

blob.png

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

据当地村民赵大虎介绍,之前在农村种地,山梁上都是旱田,加上年景不好,一年收入不了多少。他也曾到城里打工,但工地上的活儿实在太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打工的钱只够日常开支。后来他又回到农村,到蒙树的苗圃里工作,起树时,每天能挣100多元,还不误种地,这样每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共涉及当地4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2690个农户受益,受益人口达一万余人,赵大虎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单就碳汇造林项目而言,项目预计将使当地社区居民人均年净收入较2011年相比平均增加160.7美元,创造出114.1万余个工日的临时就业机会,以及18个长期工作岗位。

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符合CDM(清洁发展机制)标准,成为内蒙古第一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注册、交易并获得气候、社区及生物多样性(CCB)标准金牌认证的林业碳汇项目,预计在未来30年内可以固定22万吨二氧化碳,并成功进行了与迪士尼公司的碳汇交易。

“内蒙树”走向“中国树”

2015年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携手成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是本届冬奥会的基本要求。

张家口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之一,在“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奥运名城”的定位下,该地的生态建设的要求更高,按照规划,到2022年该市的森林覆盖率要求达到50%以上。

2016年9月开始,蒙树作为张家口重要的生态建设者,开始施工。针对当地立地条件,利用山地造林灌溉技术、抗旱保活技术、土石山地土壤改良技术、养护技术等技术模式,硬是打造出了张家口冬奥碳汇林项目与崇礼冬奥赛事生态廊道景观提升项目的优质工程。

blob.png

崇礼冬奥赛事生态廊道景观提升项目

张家口地区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短促降水集中;秋季晴朗冷暖适中。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蒙树采取综合抗旱保活措施,从整地到栽植再到养护全工作流采取技术措施保证苗木成活率。

受张家口地区立地条件的影响,保证当地苗木所需水份的充足是一大难题。蒙树采用分级灌溉技术,在保证灌溉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山地造林的成活率,使植被恢复的效果更加明显。

在蒙树的项目区域有大量的土石山地,这里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壤条件不适合植物生长。蒙树利用客土改良技术改善种植土壤环境,使苗木的生长环境得到优化,从而确保苗木茁壮成长。

在困难立地条件下保证苗木成活率,后期养护十分重要,蒙树为苗木提供细致入微的养护服务。利用追肥、修剪、除草、防寒等技术措施,在生长季和非生长季保证苗木健康,提升苗木成活率。

blob.png

老牛冬奥碳汇林

昔日荒凉的大山,经过3年多的建设,已经变得郁郁葱葱,营造了3万亩的碳汇林,共230万株树木。预计在未来30年能固定二氧化碳约38万吨,能更好地加快建设区域脆弱生态系统修复,改善冬奥会举办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风沙源和张家口市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维护首都和国家生态安全。同时将为2022年冬奥会构筑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防护、绿化美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统一注入新的概念。

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农民创造73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建成后形成的森林景观可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奥林匹克运动的高关注度能够引导公众关注气候变化,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产生社会效益。届时,该项目将在聚集全世界目光的奥运盛事中传播绿色环保的理念,为2022北京冬奥会增添绿色生态色彩。

风景这边独好

秋日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元子湾村周边的山上,天高云淡,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海红果、黄太平、寒富士、西梅等果树,一阵微风过后,摇曳生姿。在树木的绿色底色中点缀着红的、黄的、紫的各色果实,附近村庄农民有的摘果实,有的除草、剪枝,进行着果树的养护工作,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后幸福的光泽。

要知道,3年前,这里几百年来一直是干旱少雨,周边童山秃岭、沟壑纵横 ,附近村民靠天吃饭,祖辈几代人几乎年年是种一坡、收一车、煮一锅。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没有任何发展经济的资源,成为贫困县中的贫困村,丰收是他们祖辈人的美好愿望。

改变了这一切的是缘于蒙树建设清水河县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项目,而类似的成功的生态扶贫项目,蒙树已经在全国进行了好几个案例,每个项目都不仅使当地的生态恢复起来,而且带动农民脱贫致了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了基础。

blob.png

清水河县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项目

清水河县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规划总建设规模为100万亩,总投资77.8亿元。总体规划分5年实施,即2017年至2021年。规划建设以海红果、小型苹果等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50万亩,以山杏林改造嫁接大接杏、李子等为主的优质林果基地45万亩,以梨、桃、葡萄、榛子、红枣、黑枸杞、文冠果、油用牡丹等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5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干鲜果品34.5万吨,年产值实现7亿元。通过该项目建设,将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品牌效应明显的优质高效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新格局,使林产业真正成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壮大县域经济的民生工程。

项目规划的不错,可是由于项目地大多数是荒山,连草都长不好,要种植林果树,面对自然条件恶劣,建设施工难度大的现实问题。

在生态修复领域积累了水土保持治理、沟壑治理等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并吸纳碳汇林、LID等先进理念,形成了全程化、一体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的蒙树,底气十足迎难而上。蒙树汇聚了公司的专业团队,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将菌根育苗技术、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技术、经济林嫁接技术等运用到项目建设中,以标准化的施工和科研技术支撑保障了经济林建设的成效,为清水河县林果基地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blob.png

清水河县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项目种植的经济作物

蒙树施工承建的宏河镇元子湾项目区是清水河县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项目的重点示范区,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11628亩,设计种植海红果8万株,大接杏14万株,寒富、西梅、桃树、梨树、黑枸杞等9万株,生态经济沟栽植123、李子、杏树等9万株,山杏林改造嫁接8万株;修筑作业路30公里,两侧栽植以樟子松、油松、旱柳为主要树种的防风林12万株。

凭借在生态修复、碳汇林和经济林建设方面卓越成绩和过硬的综合实力,蒙树连续中标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

2018年蒙树承接建设张家口市宣化区建设储备林基地项目江家屯乡第六标段项目基地,该项目在道路、河流、水土流失地区等重点地段范围及可视面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内造林绿化,全区总体造林绿化面积约60万亩,该标段面积约1970亩。标段项目计划主要种植的苗木品种有:油松、山桃、丁香、榆叶梅、红瑞木、五角枫、桧柏、紫叶矮樱、新疆杨、金叶复叶槭、香酥梨、金红苹果等。其中,计划种植香酥梨1312亩,金叶复叶槭137亩,金红苹果239亩。项目的建设将会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益”协调统一,改善周边生态,促进张家口市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对加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lob.png

张家口市宣化区建设储备林基地项目

今年,蒙树承接建设河北省鹤壁市浚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PPP项目,项目规划设计为“四带、六线、一园”。项目营造林建设面积50001亩,其中新造林42021亩,主要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等建设内容;现有林改培7180亩,主要包括补植、间伐等建设内容;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工程,包括水电设施配套、林道建设及林下养殖示范区建设等。通过打造国家储备林基地,在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加快县域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森林质量与营林效益,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和绿色增长,为建设活力、生态、文化、幸福新浚县提供绿色动力。

致力于生态建设全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形成以“蒙树”苗木为依托,林业生态、生态修复、园林景观、运营服务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在林木产品开发、碳汇造林等方面引领了行业发展的蒙树,9年来通过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绿水青山”长远生态保护效益与“金山银山”经济效益的高度有机统一,为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之一的内蒙古及西北、华北、东北“三北”等地区,探索出一条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创新之路,为中国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祖国70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评论观点。
热门视频 猜你喜欢 收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