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顶包”里的功利考量,慈善本该由心而生

数央 2019-10-14 11:32:59
希望我们的爱是由心而生,少一些功利考量。

10月9日,名为《六年爱心接力 缔造生命奇迹》的一篇报道引发争议。

这篇报道刊登在重庆某媒体上,讲的是身患佝偻病女孩陈碧辉,连续6年被爱心人士接力救助的故事。目前,小陈已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直、挺立走路。

“6年前,棠城爱心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廖丹秋冒雨来到吴家镇玉峰村9队,第一次见到了身患佝偻病的13岁女孩陈辉碧(记者注:当事人名为陈碧辉),从此开启了救助陈辉碧的爱心路程,也彻底改变了这个困难无助的家庭……”

1910110636157280000E730E.jpg

《六年爱心接力 缔造生命奇迹》的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原本这应该是一段正能量又暖心的爱心救助故事。但被救助者陈碧辉的母亲倪女士拿到报纸,看后感觉有点懵,“这6年来,一直在帮助我们的爱心人士叫刘莉,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她连个名字都没有?满篇写的都是‘廖丹秋’三个字?”事实上这六年来,她只见过廖丹秋一次。

故事到这,之前的暖情也变了味,不贪人之功,不掠人之美,本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常识。显然,这是个爱心被顶包的剧情。

我们不得不思考,慈善救助是为了搏眼球、出名、隐藏有私利,还是为了献爱心、帮助他人?这里面有由心而生的善念,也有功利的考量。

廖丹秋是棠城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做慈善希望能有媒体曝光度,提升组织机构以及个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无可厚非。当初若不是廖丹秋所在的志愿者团队报道宣传偻病女孩陈碧辉需要救助的事,故事中真正的救助人刘莉女士也不会那么快甚至有可能并不能接触这个需要救助的家庭。

关键在于,爱心事迹的宣传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而不是对受助对象仅一次问询,以及只捐赠600元的爱心款,就代表自己及其爱心团队六年如一日坚持向倪女士一家“奉献爱心”了,也不是只在网上帮需要帮助的对象简单宣传一下,就等于实质性地介入救助了,更不是事后报纸为自己抢攻宣传树立慈善光环。

截然不同的是,真正生发于心出于本真的善念来源于刘莉女士,六年的救助始终坚持却并不求名利,但爱心是不可以亵渎的。而作为传媒也应该认真求证做出最真实的报导。

e645-ifrwayx6957396.jpg

刘莉与陈碧辉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存在价值理念和不同的境界是正常的,在参与慈善行为中,走向高尚,才能更好地反映慈善的本真。说到底,慈善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内心的善,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推动人们形成慈善意识,引领社会弘扬正气、汇聚正能量。

希望我们的爱是由心而生,少一些功利考量。


本文为 数央公益(http://www.gongyidaily.com)转载作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观点。
热门视频 猜你喜欢 收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