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盛:做村民建设“幸福家园”的领头雁

慈善公益报 2021-11-30 14:30:00
潘正盛:做村民建设“幸福家园”的领头雁。

远处青山环绕,近处稻香扑鼻,屋旁绿树成荫,脚边河水潺潺,村内干净整洁,村民屋外围坐,唱的是幸福歌,聊的是幸福话,走的是幸福路……走进湖北省黄梅县停前镇潘河村,已然是一幅“幸福家园”的模样。

  而仅在一年前,这样一个美丽乡村还是让镇党委、政府头疼的软弱涣散村。村里有村民1700余人,组织不强,建设落后,干群关系淡漠,乡村建设事业发展多年停滞不前。

  改变,从一个人的返乡开始。

从城市到农村

不惧争议只为奉献家乡发展

  潘正盛,1982年出生于黄梅县停前镇潘河村,中共党员,黄梅县第十届政协委员。12岁时父母先后离世,潘正盛半工半读、养猪赶鸡、挖苕放牛,在家乡亲友的帮衬下,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此后经过20多年艰苦奋斗,不到四十岁的潘正盛已在武汉经营一家装修公司、一家物业公司,深耕行业,事业有成。十多年前潘正盛一家就搬到武汉生活。2019年,作为从当地走出去的知名企业家,在一次返乡交流后,潘正盛被镇党委、政府列为潘河村“村两委”带头人重要人选。不过,由于他的企业家身份以及长期在外经商的经历,让村里人对他能否胜任村委会工作产生不小的质疑和争论。

  起初,在潘正盛看来,回馈家乡就是有困难就帮助,有需要就救济。10年前,潘河村需要修路灯,他一口气捐了32盏;7年前,得知停前镇要修福利院,又第一时间捐赠资金、物资共计6.6万元,福利院建好后,他每年都专程前往献爱心,不仅捐赠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还出钱请剧团给福利院和村里老人演黄梅戏,令老人们至今难忘。3年前,为让失去子女的特殊家庭感受到关爱,潘正盛捐赠50万元在黄梅县慈善会设立“关爱烈士父母及特殊群体关爱基金”,通过各类陪伴、慰问活动,为特殊老年家庭带去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但他逐渐发现,要想从根本上给家乡带来改变,这些还远远不够。对于出任村支书,他说,“我不是脑子热,是心里热。组织上给我信任,我有责任为家乡出一份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质疑到信服

真心付出赢得一呼百应

  2019年底正式上任村支书后,潘正盛才真正体到会了村书记的“难”:潘河村沉寂多年发展停滞,村级建设长期“欠账”,干群关系紧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村里不少家庭返贫苗头显现,产业紧缺难以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

  一筹莫展之际,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情暖万家”活动,这些引起了潘正盛的注意。在黄梅县慈善会指导下,潘正盛通过“幸福家园”项目平台,先后上线“潘河村慈善情暖万家”“潘河村困难群体关爱”等项目,链接爱心资源、争取慈善帮扶资金累计60余万元,帮助村里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潘河村三组村民潘再芳,是受助家庭之一。她的儿子、儿媳均因意外事故和疾病导致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而且需要定期吃药。潘再芳和丈夫两人长期在外靠打零工照顾儿子、儿媳并抚养两个年幼的孙子。本就生活艰难,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突袭,家中顿时没了收入来源。潘正盛通过“幸福家园”项目为他们筹到6000元帮扶资金,缓解了燃眉之急。为解决潘再芳一家无稳定收入来源问题,潘正盛想办法、出点子、垫资金,指导她和丈夫承包葡萄园,在葡萄架下养起了鸡和鹅;葡萄成熟后,潘正盛安排自家物业公司在所服务小区内做起了“社区团购”,6000余斤葡萄销售一空;鼓励他们修建猪棚,送了1大2小三头黑猪。一年后,潘再芳一家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6口之家不仅再也不用在外漂泊了,还从原来的土瓦房搬进了新盖的水泥砖房。“这一切,都要感谢潘书记,没有他,我们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幸福的笑容挂在潘再芳的脸上。

  “如果你真正是为村民谋福利,所有的工作都能做得通。我经常跟村民说,你有困难,我们来关爱;你生活条件好,就要和我们一起参与、支持‘幸福家园’项目,共同筹划、建设我们更加幸福的家园”,潘正盛说。慢慢的,村民由最初的怀疑变成信服,在潘正盛的带领下,村干部、党员带头行动,紧锣密鼓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从垃圾成山到美丽乡村

以身作则带动全村参与

  一年前的潘河村,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垃圾山”上蚊虫飞舞,人畜清洁用水也成问题,就连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带女朋友回乡都为没有干净的厕所而发愁……脏乱的村居环境让潘正盛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仅用一年时间,他率先通过“幸福家园”项目向潘河村定向捐赠60余万元,在村里修建了5个小广场,集中改善村内环境。带头肩挑背扛,搬离垃圾山,建成一个个绿化带;动员儿时好友、成功人士捐赠7万余元,清理池塘淤泥,改造成一汪清水;争取当地党委政府资金支持完善路网,为潘河村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劝说村民支持村里整体规划,主动拆除自家传统旱厕,修建8个公厕,潘正盛笑称“工程质量好到一百年都不会坏”。每次开党委、村委会后,潘正盛都会领着大家在村内捡垃圾、除杂草、义务为村内各项建设出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眼看着村庄一天天变样、一天天变美,村民与村干部的心越贴越近。村民潘国先,最初也因旱厕的问题,与潘正盛闹过“别扭”,如今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他笑呵呵地说,“还是拆了好,干净卫生”。

  现在的潘河村,只要村集体有需要,家家户户都会自发自愿参与。“2020年清明节,村里在山上套种油茶树,满山都是人,每家每户出工出力,原本5天的任务5个小时就完成了”,村民蒋安国说,那种热火朝天的场景令他难以忘怀。

从种柑橘出发

带领全村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企业家,潘正盛深知,村里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支撑。在黄梅县和停前镇支持下,村委会经过多方考察并向华中农业大学专家请教,最终决定引进名为“爱媛28号”的柑橘品种,发展柑橘产业。

  该品种因为果肉甘甜,无籽或少籽,很受市场欢迎并畅销。经过专家考察鉴定,潘河村的土壤、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这种柑橘生长。但前期投入高,三年才能挂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潘正盛再次通过“幸福家园”项目,广泛动员,募集首批项目启动资金60余万元,动员村民出工出力,投入柑橘园建设发展,目前村里一期规划已实施,种植面积100亩。

a6a08b0a2dd4f50fbc2213e2ce2e5bb1.jpg

潘正盛在柑橘田观察橘苗生长情况

潘正盛介绍,“爱媛28号”柑橘必须有机种植,不能施用化肥,否则果树就毁了,每年挂果到12月底,可储存到次年2月份,正好赶上春节旺销季节。而有机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正好满足部分村民就业需求。潘正盛表示,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发展柑橘园,他还给柑橘取了一个别名叫“前橙”,寓意“远大前程”。潘正盛估算,发展柑橘产业,3年内村集体年收入可达50万元,将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潘正盛在柑橘园内安装了“水肥一体化”喷淋系统,在柑橘树苗下套种了珍贵的中药材黄精,他用企业家开阔的视野与活跃的思维,为潘河村5年、10年乃至更久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到2年的时间里,潘正盛将多年在外打拼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资源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家乡,直接捐赠资金超70万元。从关爱困难群众、改善村居环境,再到发展村集体经济,潘正盛通过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平台陆续发布各类慈善项目,通过带头捐赠、走访动员、广泛宣传,以亲情为纽带,以实干为示范,有效带动了村民及爱心人士参与村社共建。

  潘正盛说,“我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幸福家园’的支持”。截至2021年9月,潘河村互助基金累计筹集善款265万元,为潘河村的乡村振兴建设、帮扶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在湖北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项目平台上,有村民留言:“在潘正盛书记带领下,我们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我们坚信潘河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黄梅县慈善会会长李仲良评价潘正盛: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时刻不忘生他养他的地方,即使是在企业发展关键时刻,只要家乡需要,他都会义无反顾回到村里,挑起建设家乡重担,从关怀困难群众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企业家的担当和情怀。

  多年来,潘正盛先后被中共停前镇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支持家乡发展突出贡献奖”,黄梅县政协“创新创业标兵”,中共黄梅县委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武汉黄梅商会授予“扶贫助学先进个人”“抗洪先进个人”,中共汉阳区委授予“汉阳好人”“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慈善总会授予“99公益日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扶贫济困、善行乡里的新篇章,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本文为 数央公益(https://www.gongyidaily.com)转载作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