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重温中国公益元年

来源:慈善公益报 2021-05-12 14:38:54
13年前的今天,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自唐山大地震后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震灾。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李济慈)13年前的今天,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自唐山大地震后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震灾。

中华民族,从来患难相恤,守望相辅。地震之后,全国同胞闻讯而动,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慈善援助。或广伸援手,或慷慨解囊,大灾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社会捐款呈“井喷式”增长。是年,中国慈善捐赠总额达到1070亿元,个人捐款首次超过企业捐赠。这是我国慈善捐赠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而在此前的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309亿元。不仅慈善捐赠总额实现巨大飞跃,更有全民慈善热潮急剧高涨,盛景空前。2008也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国公益元年”。

“元年”伊始,中国公益慈善走上了一条专业化、组织化、协同化发展之路,助推了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构步伐,促使社会力量被逐步纳入政府社会治理改革范畴。

屈指年来十三载,今非昔比几多情。中国慈善如今已是风生水起,千帆竞进。无论是玉树、鲁甸、雅安的震后援助,还是历次洪水后的全力赈灾,更有刚刚过去的全民抗疫,慈善事业投身其中,功不可没。

据民政部数据统计,在抗疫斗争最为紧要的时期,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捐款419.94亿,抗疫急需物资10.94亿件,相当于各级财政抗疫资金总投入的近1/3。

十三年来,中国社会力量不断壮大,社会组织日益增多。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份,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近9000家,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者逾3100家。

自2008年至慈善法问世的2016年,期间先后有800多人次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制定慈善法的议案27件、建议29件,集中反映出社会各方对慈善立法的热切期盼。正是从2008年始,制定慈善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3年,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5年10月30日,慈善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同年12月,慈善法草案二审稿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3月9日,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共有代表1231人次发言,提出近4000条修改意见,对草案作出110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38处。十年磨一剑,百年秉一心,千年求一法,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成为中国历史上首部慈善领域基本法。

受到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激发,2008年,中国志愿者一举增加1472万人。志愿精神得以高度普及,志愿服务获得广泛认知,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共识。这一影响的持续最终推动了《志愿服务条例》于2017年的出台,填补了中国志愿服务领域的立法空白。据统计,截至2020年8月,全国志愿服务组织达到1.4万多家,注册志愿者逾1.8亿人。志愿服务涉及扶贫、教育、医疗、养老、环保、助残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社会文明生动而又长久的风景。

白驹过隙,旧年已往。2020年末,本报记者随中华慈善总会2021年度“慈善情暖万家活动”慰问组一行赴汶川映秀,拜访当地群众,凭吊地震遗址,感受人们的生活。美丽汶川,清灵映秀,于天地间岿然伫立,于磨砺中慨然前行,如今愈加风姿绰约,魅力尽显。

其时,刚刚经历了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鏖战,全国人民携手同心、风雨同行,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两相对应,今昔对比,不禁令人思绪万千。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感叹道:“站在汶川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回望灾后重建的辉煌历程,感悟共同经历的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没有任何灾难与困难能够击垮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善行起于扶弱济困,义举起于扶危救难。事实反复证明,善能包容一切,亦能战胜一切。我们固然不愿面对无妄之灾,却也从来不惧面对。如同身临严冬,万物萧杀,而心有所爱,便世有情暖。可以告慰历史的是,如今中国,善义之花已是万紫千红,人间尽染。


本文为 数央公益(https://www.gongyidaily.com)转载作品,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观点。
热门视频 猜你喜欢 收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