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 “公益宝贝”计划引起学术界关注

数央 2019-04-02 14:58:29
《“公益宝贝”社会价值研究报告》指出,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在全球互联网公益转型中提供了一个中国范例,是对公益捐赠模式的一次标志性创新。

3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平台公益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召开。会上发布了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撰写的《“公益宝贝”社会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在全球互联网公益转型中提供了一个中国范例,是对公益捐赠模式的一次标志性创新。围绕“公益宝贝”计划,一套有机运转的公益生态链已经在阿里巴巴平台形成,而后者也已成为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益参与平台。

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是公益捐赠模式的创新

一个小问题便说明了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的运行模式:假如您是一位啤酒销售商,每卖出一瓶啤酒利润1元,每年销售10万瓶。您要拿出1万元来做公益,是一次性捐出1万元,还是每卖出1瓶啤酒时捐出0.1元?在北京师范大学徐晓新副教授的一项调查中,受访者无一例外都选了第二种方式,即每卖出一瓶啤酒捐出0.1元。

本次研讨会上,徐晓新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研究学院创始院长张秀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杨团研究员等近百位业内专家学者及公益机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就互联网公益发展和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的社会价值展开交流探讨。

之前,学术界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由市场按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第二级是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方式进行的再分配;第三级则是通过个人自愿捐赠的慈善公益活动而进行的分配。

张秀兰与徐晓新认为,“公益宝贝”的模式让公益捐赠直接被前置到交易分配环节,从第三级分配提前到了准一级分配过程中,使公益捐赠从单次、独立的行为变成了一次系统行为,一股有源之水。这种方式是对公益捐赠的一次标志性创新。

《报告》指出,“公益宝贝”的运行过程体现了捐赠与交易的即时同步、海量小额、便捷高效、快乐共享等4个显著特点。因此,筹款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国民公益教育,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在研讨究会上表示,“公益是阿里巴巴的文化之一。阿里巴巴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本身也在受益于公益。”孙利军介绍说,如何让公益更简单、更透明一直是阿里巴巴在公益领域坚持的方向,值得高兴的是,目前,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在阿里巴巴的平台公益产品中开始落地,未来还将推广到更多公益产品中。

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也应成为最大的公益平台

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思想观念的进步,慈善公益也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具体而言,全球公益慈善业正经历着从行政化捐赠到公众捐赠、从线下劝募到数字化募捐、从单点捐赠到广集善款、慈善捐赠从“黑盒子”到全透明等多种变化。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在过去的2018年,仅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一个产品便带动了超过200万个商家、4.24亿消费者参与捐赠,筹款额增幅更是高达47%,带动力强劲。在阿里巴巴平台所产生的79亿笔捐赠中,平均每笔订单捐款0.46元,商家可以在后台轻松设置捐款额和捐赠方向。获得资助的公益机构需要定期接受第三方审计单位监督,并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使资金去向和使用进度清晰可见。

参与各方协调共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生态链

在“公益宝贝”计划的体系中,一个包含了卖家、买家、平台、社会组织、受益人和第三方机构的公益生态已经形成。在这个生态体系中,互联网平台发挥了科技带动作用,推出适应平台的公益产品并设定规则,带动周边生态参与。买家、卖家及广大用户在这里能够便捷地找到各自适合的公益慈善参与方式;社会组织在这里能够得到品牌推广、资金募集、与受益人沟通等多种通道;数字技术也使得消费者及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变得随时、可靠。

2012年起,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除了在平台上募捐之外,还与阿里巴巴共创了包括“国际爱心包裹”等多个公益慈善项目。每年,通过“公益宝贝”等产品的筹款使近400万身处困境的人们得到帮助。

资格审查与监管方面,每一个公益项目上线“公益宝贝”之前,都需经过专家单位与第三方尽调机构的多轮考核评估。项目执行中期,公益机构除了必须定期披露项目执行进度外,还需要接受第三方尽调机构的项目监测和监督。

工蚁坊是“公益宝贝”合作的第三方尽调单位之一,3年来,共为拟入驻“公益宝贝”的103家机构展开尽职调查,为71家机构进行中期监测,在多元监督支持下,有力地保障了公益项目的健康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数央公益评论观点。
热门视频 猜你喜欢 收藏最多